什么叫高考移民(洛阳高考移民:从潜规则到反规则)

2024-05-02 10:38:33

对于洛阳的一些高考生来说,“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远没有去重庆上高中重要。

 《中国青年报》以“洛阳:高考移民成公开产业”为题报道,《洛阳晚报》上不时出现一些小广告,为外地的私立中学招揽生源,口号是:“到重庆上高中,考大学更轻松”,“选新疆高中,考大学”等。国家规定,在某地参加高考的必要条件是当地户籍和学籍须满3年,但记者暗访发现,打广告的这些学校,个个“灵活”得很,它们有办法迁移户口,甚至能买到户口,“这边户口和学籍都不动,那边办新的”。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年都)有一部分孩子,人家在外地高考——你知道,"高考移民",哪个学校没有?”

 以“你知道”开头的一种世事洞察的语气,指出的是一种让人痛心的丑闻泛滥。而正如你也知道的,每年一度的高考,已成为媒体恒定的新闻富矿。今年以来,已有“跨国高考移民”案、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重庆31名考生违规更改民族成分事件等。但这些仍只是“突发新闻”。当成为公开产业的“洛阳高考移民”惊艳亮相,你同样知道了,作为一种常态丑闻,它其实早已有之。虽然你不能确定,它开始于何时,却让你明白地知道,有一种作假与舞弊,像一种不祥的命运,一直与高考招生如影随形。

 在洛阳成为“公开产业”的高考移民,对应着重庆失序的高招监管。若说此前曝出的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作假事件,一度让人惊叹作假的规模之大,作假丑闻在高考所罕见,那么此次高考移民事件,则让人感慨在作假这样一条耻辱的利益链条上,多个部门“配合”之密切。

 据报道,对正在洛阳热火朝天招生的重庆赛德、纯阳等学校,早在2007年,曾因违规办学和违规招生受到查处,但“两校依然我行我素”,以致在被查处的当年“又有421名学生在渝参加了高考”。所以如此,因为“它们的做法,曾经得到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在今年洛阳招生中,赛德一位牛姓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几十名河南学生的重庆身份证和户口页。上面显示,很多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都以“上学”为名,由重庆市某派出所的同一个民警经手办理了户口迁移。牛老师自豪地强调,“每年给派出所分二三十万元的管理费”。

 真的很遗憾,我们又发现了在考生民族成分作假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公安部门。因为“你知道”,更改民族成分必然要通过公安户籍管理部门,至于转户籍或伪造户籍,没有户籍管理部门的“配合”自然难以实现。至于教育、工商等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当然也不可或缺。因此不论是民族成分作假,还是高考移民,都表明在貌似严密的制度防控中,总有“百密一疏”之处,于是也就总有一个制度后门为钱权者所用。因此,面对高考舞弊,永远别说黔驴技穷,世事总是黯然地提示我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高考制度被视为维系起码公平的脆弱年代,愈多的高考舞弊是高考公平不能承受之重。当我们得以进一步翻检相关舞弊案的生发机理,所能看到的,是权钱取代了既有的制度及公平规则,使原来以为不足为外人道的、潜伏的钱权规则,一跃成为了显规则,或“反规则”。所谓反规则,是中央党校专家新近的创造。相对以往所说的潜规则,反规则是公然藐视和摒弃一切规则,表现为一种不顾一切的、赤**的功利行为。

 这正是一系列高考丑闻的特征。重庆31名高考生违规更改民族成分事件,对应着31个在当地“有权有势”的家庭;前不久媒体热炒的享受浙江高考航海模型加分的学子,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在这些事件中,权力就意味着加分,意味着这些高考生可以凭空比别的孩子“多收三五斗”。至于“洛阳高考移民”事件,包括此前的“跨国高考移民”事件,则无异是金钱与权力媾和的丑陋展演。在这里,金钱可以搞定一切:公平是可以被改写的,规则是可以被重设的,权力都是可以被买通的。“高考移民”成为权钱阶层的特权,也就不足为怪了。

 越多的高考舞弊,意味着在教育资源的消费上,一个规模化、公然的权钱垄断阶层正在形成。这样一种反规则的权钱规则,正是今天所有高考生不得不面对的不祥的命运,亦正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教育与未来所不得不面对的不祥的命运。

 那个叫权力的孩子,“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但你出走得太远,还能听得到吗?

高考户籍规定

高考移民。

户口迁入需要提前一年”应该指的是入学时间。 教育部规定外地户口必须回到户籍所在省份参加高考,且必须到所在市、县、区报名。 另外即使已有当地户口,至少是两年户籍时间,即高一之前转户口才能在移居地参加高考。

异地高考: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11月30日,北京最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

广东规定2016年起租房者子女可异地高考。

2014年7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意见》称,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先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逐步可在当地高考。

随迁子女高考方案

袁贵仁介绍,各省份高中考试用的课本和试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试,加上国家命题的统一考试,高考共使用17份试卷。

针对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谈到该问题解决的时间表问题,袁贵仁表示:“很快会有个方案,我们正在加强调研。”

上海异地高考有限开放10类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12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2010年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2006年这个数字则是6类。

有专家指出:上海的异地高考,只是把“户籍+学籍”高考报名制度,放宽为“户籍(或居住证)+学籍”的高考报名制度,从本质上说,还不是异地高考。真正的异地高考是将户籍、居住证与高考报名脱钩,实行基于学籍的高考报名、录取制度。上海推行这样的措施,主要与上海实行户籍改革有关,当然,从异地高考推进的步骤看,应先由“户籍+学籍”双证报考,放宽到“户籍(居住证)+学籍”报考,最后发展到学籍报考。

容易引起误解

对“异地高考”的表述,袁贵仁称,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我们不赞同”。

袁贵仁解释说,城镇化建设中,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不少子女要么随父母进城,称为随迁子女;要么留在户籍地,叫作留守儿童。

重点流入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

异地高考

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袁贵仁表示,这些问题不是最尖锐的问题,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纳稳定就学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应当和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

袁贵仁表示,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

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2]?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