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突击(高考前十天怎样有效复习)

2024-04-29 12:17:10

高考前10天如何复习备考

?一.复习:找最能增分学科突击

高考前最后两个星期,高三年级大都已经进入自由复习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来越少,除了对刚考的试卷进行一些评讲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由复习。

只有一二十天的复习时间了,要想自己各科的考试分数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能比较难。全面复习来不及了,只有重点突破。每个人要仔细分析自己的各科的学习水平,寻找最有可能提高分数的学科多下工夫。

例如,平时学得特别好的学科,这时要再提高分数可能难度大,那些平时总是不及格的科目想要最后把它突击及格,难度也很大。而平时成绩起伏比较大的学科,通过分析原因,查漏补缺,高考中就容易取得明显进步,大大提高考试的分数。

“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总想着在最后一两天熬夜加紧题海式的复习,其实是不可取的。”建议最后的复习中以回归基础为主,碰到难题也当作是兴趣题来做。

二.做题:定期做套模拟题

这段时间不能停止做题,特别是定期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高考时就不会感到“手生”。做模拟题的最佳频率是五天一套,到高考前可做3套。上了考场,就把高考题当作第4套模拟题去做。

此外,在做模拟题时,考生最好按照高考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去完成,做完后再对照答案进行订正。做得不好,就仔细分析原因,找到自己知识的空白点;做得好,也不要轻敌,不要被题目的分数迷惑了。

三.心态:最好不再去挑战难题

随着高考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有的人会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这都会影响复习效率甚至高考成绩。

这段时间保持心态比复习内容更重要,大家要相信自己,坚定必胜的信念,有时自信能创着奇迹。为了保持良好心态,考前两个星期最好不要再去钻牛角尖,做很难的题。因为高考题中的基础题、提高题、难题一般是按照7:2:1的比例设置,考生要争取基础题不丢分,提高题多拿分,确有余力才去挑战那10%最难的题。

四.作息:调整晚睡早起生物钟

高三阶段,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有的人喜欢复习到深夜一两点,有的喜欢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学习。但是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点~11:30和下午3点~5点,结果他们常常在这段时间生物钟处于低谷,在考场上会因为缺少兴奋点而昏昏欲睡。学习时间课科目尽量与高考考试对接,寻找做题的最佳感觉。避免打疲劳战。

五.语、数、外的复习策略

(一)语文:不能被放弃的语感训练

最后阶段的语感训练却能让考生在高考中受益。比如阅读题、作文题,有良好的语感就能得高分。”“4月中旬到现在,语文已经被挤到了夹缝中。”有高三语文教师表示。以下是老师粗略统计的学生复习时间分配情况:80%的时间给了文综和理综,18%的时间给了数学,1.5%的时间给了英语,最后只有0.5%的时间给了语文。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复习不能在短期内见成效,在最后冲刺阶段就把语文放弃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语文成绩的好坏虽然主要在于平日积累,不是一日之功,但最后阶段的语感训练却能让考生在高考中受益。比如阅读题、作文题,有良好的语感就能得高分。

在冲刺复习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回归教材、注重基础,教材中诗歌的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要再次回顾,能够明晰基本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再次梳理基本知识点,对于易错成语,要掌握常用成语的基本意义,关注成语的运用环境、谦敬、句式等使用时的特殊要求。对于病句,要再次回顾常见病句的类型,识记一些标志性易错词语及句式。要整理之前做过的试卷中的错题,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在作文复习中,可以整理近几年的较规范的高考高分作文,要多积累素材,为作文准备材料。材料宜新颖、有现实性,具有文化、历史底蕴。保持每周至少写一次限时作文来练笔,可以选不太会写的题目,最好老师出题,写好后老师批阅。

 (二) 数学:天天做题保持题感

制定短期计划。先梳理做过的综合试题,然后回归教材,最后反思错题,查漏补缺。”

 数学的冲刺复习的秘诀是多做题吗?大部分老师认为并非如此:“时间不多了,复习的阵脚也不能乱。考生可先梳理做过的综合试题,然后回归教材,归主干、找漏洞、增信心,最后反思错题,查漏补缺。”

老师说,数学学科保持综合训练的惯性很重要,即要天天做数学综合卷,保持题感,即便是高考前一天也同样。好处是让数学的概念、思想及方法总处于“熟练”的意识环境中。为了保证效率,还可以发挥小团队协作,同桌、前后桌的考生可在同一时间段里各自完成同一套或一部分限时训练,这样大大提升了解题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要少做综合性较强的题、少做难题,少做技巧性强的题。

老师建议,考生要把握好试卷的“生命线”——选择、填空题,力争做到“做一道得5分”,对于基础解答题考生在训练中做到要会,而且要对而全、全而规范。要做到符号准确,逻辑严密,言简意赅。

个性复习的同时也要紧抓课堂。“课上仍要跟随老师的步伐,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复习和再加工,主要是对考生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度的训练、思维流畅性的训练,更是完成良好或思路前于老师时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都是指导高考的高手,越是考前对高考的指导就越有实战性。”

(三)英语:多做几套高考真题练手

用高考真题来熟悉解题思路很重要,建议考生多做几套,适应高考的出题思路”“建议考生多做几套高考真题,适应高考的出题思路。”背单词仍是基础,在词汇复习方面,建议在英语考试前应该浏览一到两遍大纲列出的3000高考词汇,重点记忆一些动词和短语。注意它们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尤其是不规则动词。

要有选择地进行回头看,回顾被遗忘的重要内容,加深对自己薄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建议:首先回头看一下过去所做过的试卷或笔记本,重点看语言点,知识点;其次,回头看英语教科书,目的是加深对已学语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背一些常用句型;另外,还要回头看语法知识。特别是语法填空中常见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式及形容词,副词的词性转化。

“最后冲刺阶段,除了基础的查漏补缺外,作文的复习也非常重要,因为20天内作文提分的空间很大。”老师建议,有选择性背诵一些短文和范文,巩固强化基础句子结构的概念,熟练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句型应用。背诵和模仿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对篇章结构和常用句式应多留心和思考,但切忌对范文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掌握的十大技巧 掌握地理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地理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地理复习中,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勤读勤记、勤看勤练就能够复习好地理了,这使得在地理复习中事倍功半,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如何掌握地理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是地理考生和任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考生提高地理学科复习的效率,本文介绍地理复习的一些技巧: 技巧一:地理概念应把握关键词去理解和记忆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对学习和记忆地理的其他知识有很大帮助。把握关键词是理解和记忆地理概念的最好方法,地理概念的关键词包含主关键词、次关键词、辅助关键词(地理概念一般包括这三个要素),如地球形状的概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主关键词是“球体”,次关键词是“不规则”,辅助关键词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理解至少会明确下列几个问题:1、地球是球体而不是其他形状;2、地球不是正球体;3、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不等长,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这种学习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又能准确地记忆地理概念。 技巧二、地理事象勿孤立记忆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知识结构编排比较灵活,不像旧教材那样讲究整体性,许多地理事象看起来比较“零碎”,有些学生认为可以采用“分散记忆法”逐一去记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复习起来也会觉得比较吃力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地理事象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关联的,记忆地理事象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地理的“三维空间”(即经度、纬度、高度的空间位置),学会用“三维空间”思维去记忆地理事象,同时还要联系地理事象所在地的标志性事象(河流、山脉、湖泊、铁路、城市、著名人文景点等)、所在地的地区轮廓(形状)或与地理事象相关的成因等综合记忆,比如复习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不但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更要记住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各个商品粮基地所在地的地区轮廓及标志性事象、形成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把它们联系起来综合记忆,如果我们只记住名称或简单地记忆它的位置,考试时换个方式就不知所措了。特别是在区域地理复习的时候,要把区域内的各地理要素结合起来,因为各地理要素之间实际上是密切联系的。 技巧三、地理原理重在理解 地理原理是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重要知识,也是地理学习的难点。对于地理原理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或是一知半解,应对原理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并掌握其内含以及延伸的意义,如复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我们不但要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更要对各因素的内容进行理解,比如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包括“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其中“海拔高气温低”是指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C,那么,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是“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呢?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进行理解了,受湿润气流影响的迎风坡降水多,但受干冷气流(冷气团)影响的迎风坡其降水就不一定多了,因为干冷气流(冷气团)有降温降湿的作用。高考地理试卷中许多知识迁移的题目都来自于地理原理,因此,对地理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 技巧四、知识结构重在整理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材不再是“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许多地理知识看起来好似“杂乱无章”,有些学生复习时就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里死记硬背,这不利于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复习时必须对课文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使“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化”,如复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应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整理: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分布、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联系起来复习,将“零碎”的知识“条理化”,并依据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知识结构的整理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 技巧五、生活地理多加关心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考题。如2007年高考地理广东卷,07年广东地理科评卷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徐颂军“点评”高考地理广东卷时指出:“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活实际,大量新资料与多种方式呈现的信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摘自于《南方日报》2007年6月17日02版评卷组长“点评”高考试卷),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多关心生活地理知识,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焦点时事地理知识,如环保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减灾问题、西部大开发等。 技巧六、“深难知识”不留“疑惑” 地理的深难知识是高考地理的“拉分”题,它每年在地理考卷所占的分值均为10%—20%,是学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性知识。虽然在复习阶段我们不提倡学生钻“牛角尖”,但对于有些考试中可能考到的“深难知识”学生在复习时应特别注意,尽可能把“问题”在复习中解决,不留“疑惑”。如地理计算、一些难度较大或不易理解的地理原理等,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在复习时不应该抱着侥幸心理,如果在高考中出现这些知识会影响考试情绪,影响考生对其他题目的作答,甚至影响地理学科的考试成绩。 技巧七、精复与粗复、精记与粗记相结合 由于高考复习的科目多、时间紧,特别是文科类考生所要记忆的知识量大,复习时若方法不当会影响复习效率。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在地理复习时笔者提倡“精复与粗复、精记与粗记相结合”,具体的做法是:“精复、精记”是按照自己拟定的复习计划将教材内容祥细地进行复习;“粗复、粗记”是每周将教材浏览一次(或二次),浏览的形式可以是浏览教材的目录或浏览教材的内容。“精复与粗复、精记与粗记相结合”可以克服复习时顾此失彼的现象。 技巧八、辅助练习灵活运用 进入复习阶段,同学们都有很多辅助练习资料,对于这些资料笔者提倡“要用和善用”,“要用”是指复习阶段要适当使用辅助练习,辅助练习在复习中有两大功能:一是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题型,因为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大部分题型都是平时练习里出现过的;二是通过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的知识,发现复习时漏、缺的知识点,起到“补救”功能;“善用”是指有选择地使用辅助练习,由于很多辅助练习都是“大同小异”的,复习阶段时间宝贵,有些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做练习上,其结果是课本知识不熟悉,练习的效果不佳,同学们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一本(或二本)质量较好的练习册,认真钻研一套(或二套)高考模拟题,把同类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和延伸,“悟”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答题规律,特别是掌握如何书写答案,许多考生考完试后感叹:“考试的内容都很熟悉,就是不知如何书写答案,考试拿不到高分。” 技巧九、注意复习后的反思 “复习后反思”是指复习者(学生)对复习过程进行冷静的思考,进而总结出自己在复习中的成功之处或存在问题。它包括思考复习方法是否得当、怎样调整;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往后的复习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哪些知识还需要加强等,复习后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技巧十、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心态 进入高考冲剌阶段,每位考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如果不注意调节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思维的灵敏度降低,影响复习效率甚至影响学生参加高考,因此,笔者建议同学们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经过同学们在高中阶段的勤奋学习,许多同学对课本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但是有些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心理,没有根据自身的条件而盲目地追求“高目标”,复习时造成心情紧张、考试时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对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然,除了上述复习的技巧外,同学们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或策略,本文只是为考生在地理复习中提供一些参考的复习技巧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