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要养几年出珍珠(被称为“珠宝皇后”的珍珠如何养?育成过程有学问,老蚌农这么做)
前言:
珍珠的优质成珠培殖时间比较长,一般都要经过2~3年方能采收。在生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要采取各种实效的保障措施,创造良好的生产养殖环境,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圆润珍珠。
要想育珠蚌产出奇珍至宝,珍珠育成过程是关键,蚌农是如何做到的
一、术后初期管理及日常管理
(一)、养殖初期管理
经过手术后的育珠蚌,体质大都比较虚弱,都需要经过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暂养修复期,以促进其伤口愈合,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手术蚌入池前应将池水调节好,并以清爽为好,不宜投放各种粪肥,同时要注意多加新水,以防肥害。育珠手术蚌入池后的一个月内,管理工作必须要特别认真、细致及科学。不论是吊养还是笼养,都不要随意翻动育珠蚌,不能让其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一个月后,对蚌池进行清查,若发现死蚌应及时清除,之后可重新分笼吊养到育珠水域中。
(二)、清除笼体、蚌体附着物
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在养殖期间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有效水流的畅通,影响到育珠蚌的摄食。同时,在蚌的外壳体上因为附生着大量的藻类,从而影响到育珠蚌的健康生长。因此,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是在养殖期间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清除水中的杂草,以保持水体流通及水质清洁。
(三)、调节吊养水层
因为环境的改变养殖池的水位及水温都会发生变化,这时就要求利用调整育珠蚌的养殖深度来调节。吊养的深度要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及养殖池水温来调整,冬季和夏季一般需吊养深一些以受到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最高层离水面30~40厘米为宜,而冬季则放深到接近河底而又触碰不着泥为好。春、秋季可稍为浅吊,一般以20~30厘米为宜,以增强光照质量,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四)、定期巡査
育珠池应做好专门巡视检查工作,其内容包括蚌的日常摄食与生长、病害及水质等。正常蚌的腹缘有柔软感、生长边颜色淡黄或嫩绿色、进水管突出,蚌体提出水面两壳闭合迅速、确水有力等。反之则说明河蚌可能已经染病,或可能已受水体浑浊、水质过肥、溶氧不足、氨氮过高、饵料生物过少或饵料生物质量不好等影响。
要想育珠蚌产出奇珍至宝,珍珠育成过程是关键,蚌农是如何做到的
ニ、水质要求
育好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管好水。对育珠水体质量的要求,如养鱼一样,“肥、活、嫩、爽”的水质是育出优质珍珠的必要条件。
(一)、肥
“肥”即指水肥,水色浓,藻类繁殖的数量高,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溶解的有机质含量就丰富。浮游生物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能满足育珠蚌的生理需要,且易消化的藻类数量多。将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5厘米之间,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0~80毫克/升之间。
(二)、嫩
“嫩”指水色鲜嫩,水肥而不浊,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颜色鲜亮,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类细胞未老化。老水主要有如下两个特征:
(1)、藻类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将导致水色发黄或发褐色,形成老茶水(黄褐色)和黄蜡水(枯黄带绿)的水体颜色。
(2)、微型蓝藻滋生就导致水色发白,这种水的pH很高(9~10以上),而透明度则很低(通常低于25厘米)。肥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老水。但老水如果处理得当,经过适当的调节,也可转化为肥水、嫩水。
(三)、活
活”是指水色、水华形状及水的透明度不断变化,时刻都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种若在2~3天就发生变化,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的旺盛生长期及池中物质循环良好的表现。造成水色的深浅、水华形状的不停变化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活在肥水中的藻类大多为能游动的隐藻、团藻、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等藻类,在生长的旺盛期会不停地在水中游动引起。早、中、晚的水体透明度相差10厘米左右,颜色可以早红晚绿、早清晚绿、半塘红(棕色)半塘绿等变化为好。
(四)爽
爽”指水质清爽,浓淡适宜,水中悬浮物少,水面无浮膜,水色均匀、不成团或者黏滞,水中含氧量较高。透明度在25~40厘米之间,水中营养物质丰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不超过50毫克/升。
要想水质保持“肥、嫩、活、爽”,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四定投饵(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主要是养鱼)、及加注新水来调节水温、溶解氧、pH等措施来实现。
要想育珠蚌产出奇珍至宝,珍珠育成过程是关键,蚌农是如何做到的
三、水质判断
确定育珠水域在有珠期间水质的好坏是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也是育珠在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育珠水质一般可根据养殖池水分为较差、较好和优良三类。
(一)、较差的水
较差的水又可根据水体水质分为瘦水、老水和水华水3种。
(1)、瘦水的水质清淡,透明度较大可达0.60米以上,或呈浅绿色,浮游生物的数量稀少,一般在10万个/升以下,而且水中往往伴长有丝状藻类(如水绵、刚毛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如范草等)。
(2)、老水肉眼看上去似乎水质较肥,但大多属于难于消化的藻类。
(3)、水华水也称之为称“扫帚水”或“乌云水”。有数量较多的浮游生物池水往往呈蓝色,或绿色带状,或云块状。池水的透明度较低,常为0.20~0.30米左右。
(二)、较好的水
较好的水体呈草绿黄色,浑浊度较大。水中多数是蚌类能消化和易消化的如蓝藻门的尖头藻、席藻,硅藻门的针杆藻,裸藻门的一些浮游植物种类等。同时,浮游植物占浮游生物的比例较大。
(三)、优良的水
优质的水体通常呈油绿色或黄褐色。浑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为0.25~0.40米之间,水中的浮游生物数量较多。浮游植物量为15~35毫克/升,所占的比例超过浮游生物总量的80%,且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种类是蚌类容易或极易消化的种类(比例不低于80%)。
(1)、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优势种群多为硅藻、隐藻、甲藻,同时也有较多的其他类浮游植物,如绿球藻棚藻等,特别是褐色带绿的水。
(2)、绿色水包括绿带褐、油绿、黄绿等,优势种类多为绿藻、隐藻及甲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要想育珠蚌产出奇珍至宝,珍珠育成过程是关键,蚌农是如何做到的
四、合理施肥
要将水质管理好,就必须对该水域的水质和环境状况做好仔细的调查,调查内容有水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氮、磷等)、水体肥瘦饵料生物丰歉等,然后再根据蚌的吊养量和鱼种的放养量来确定其施肥量。育珠水域的施肥可按以下的技术要点来进行。
(一)、化肥
施用化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施肥比例适合。氮肥的最高限量:尿素不超过2.45毫克/升,硝酸铵不超过3.3毫克/升,硫酸氢铵不超过5.6毫克/升。同时,化肥与有机物应按比例有机结合。
②、化肥的施用时间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③、水质浑浊,透明度小于0.30米时,不施化肥。
④、水质的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水质偏酸或偏碱时不宜施肥。
⑤、在施用一般化肥后,应增施微肥或稀土。
(二)、有机肥
将绿肥沤水堆在水中,勤加石灰勤翻动,沤出清水后必须捞尽残渣以免败坏水质。粪肥要晒干,大块要分散,根据水温和季节掌握施肥的间隔时间和施用量。务必要求“少量多次”,春秋每隔7天ー次,盛夏3天ー次,量少勤施,粪肥每亩不超过200公斤,沤草每亩不超过500公斤。
(三)、微肥和稀土
养殖多年的水域中培育出来的珍珠不仅在色泽方面有明显差异,而且珍珠的产量(或小蚌的生长速度)也明显下降,珠质也差。究其原因,是因为水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下降所致,故适时施加微肥和稀土是十分必要的。施用微肥和稀土,特别是施稀土应注意每月施1~2次,且间隔施石灰1次。稀土(硝酸稀土)的用量为0.1~0.5毫克/升;石灰的用量为每亩10~16公斤。需注意的是,切忌稀土与石灰同时施用。
要想育珠蚌产出奇珍至宝,珍珠育成过程是关键,蚌农是如何做到的
五、鱼珠混养的模式与管理
鱼珠主要可以用两种模式来混养,现简要介绍如下。
(1)、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鱼蚌混养 平均每亩放养草鱼140尾、团头鲂500尾、鲢鱼50尾、鳙鱼60尾、鲤鱼50尾(或鲫鱼200尾),混养育珠蚌500只。在养殖期间,共需投放草料6000~7000公斤,菜饼或豆饼等精料60~70公斤。
(2)、滤食性和吃食性鱼类并重的鱼蚌混养 平均每亩放养鳙鱼50尾、鲢鱼150尾、草鱼200尾、团头鲂600尾、鲤鱼30尾(或鲫鱼200尾),混养育珠蚌500只。在养殖期间,共需投放草料1万公斤左右,菜饼或豆饼精料100~150公斤。在夏、秋季,每亩增施氯化铵1~1.5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日常管理基本上可采取池塘养鱼的管理方法,但也要注意育珠蚌的生长情况,尤其是混养三角帆蚌的池塘,应侧重于育珠蚌的管理,其中施肥和投饵是两个重要环节。每当早春,在放养鱼和蚌之前应先做好清池和施基肥工作,一般每亩水面施有机肥300~500公斤。放养后,必须根据水质的变化适当追肥,一般用无机肥(化肥)作为追肥。在池塘使用化肥时,氮、磷、钾的配比般为2:1:0.5,追施化肥一般每7~10天施放1次,也可追施有机肥,一般每隔一周每亩施放100~150公斤。同时,在鱼、蚌生长期内,最好每月定期泼洒生石灰1次,既可预防鱼、蚌疾病,又增施了一次钙肥。对鱼类的饵料投喂以“四定”为原则,蚌也要适量投喂,并以优质的饵料供给育珠蚌,从而起到提高珍珠产量增强珍珠光泽的作用。在育珠后期,可每天每亩全池泼洒豆浆7.5公斤,饲养2~3个月,可增强育珠蚌的体质,并使珍珠光泽增加,产量和质量均能明显提高。
要想育珠蚌产出奇珍至宝,珍珠育成过程是关键,蚌农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zazhishe.org/post/80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