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类陷阱!最高检发布严惩求职诈骗犯罪相关情况 防范意识需增强
admin
阅读:83
2024-10-25 22:07:00
评论:0
全国检察机关在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共起诉各类求职诈骗犯罪4708人。这类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渴望高薪和稳定工作的心理,精心设计陷阱,导致许多求职者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有的甚至因此陷入困境。求职者需提高警惕并增强防范意识。一些求职诈骗犯罪已经逐渐流程化、套路化。不法分子通过劳务中介机构或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夸大薪酬待遇以吸引受害者报名,并骗取定金等费用。他们还会伪造应聘地点、组织虚假招聘考试、办理虚假入职手续,制造成功入职的假象,进一步骗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等。例如,李某某等人成立公司,以提供“高端就业、有偿服务”为名发布虚假招聘广告,收取高额费用后却未提供真实工作机会,最终骗取了多名受害者共计870余万元。此外,有些不法分子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有特定需求的求职者,发布针对性的虚假广告,营造正规经营的假象,诱骗受害者缴纳高额押金或贷款购车“入职”,但受害者往往面临接单难、退车难等问题,前期投入也难以收回。一些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公司、入驻写字楼、使用正规招聘平台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合法企业,然后招聘人员暗中从事诈骗、赌博、传销等非法活动。例如,刘某某等人设立生物科技公司,招募高校毕业生担任网络客服,利用话术虚假宣传鹿茸类食品保健功效,诈骗金额高达433万元。还有些不法分子将犯罪活动拆分为多个步骤,招募不知情的兼职人员参与其中某个环节,使其成为犯罪活动的一部分。如罗某某在QQ空间上看到招聘信息后,被要求冒充淘宝客服人员获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随后被用于诈骗犯罪。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希望获得好工作的心理,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以“国企、央企工作内推”、“落户安置”等为噱头,暗示能以非正规渠道解决就业、落户等问题,以此诈骗钱财。郭某编造可“内部推荐”某机场、航运公司等工作并“优先录取”的谎言,骗取88名应届毕业生1300余万元。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吹嘘或伪造自己的身份关系,谎称可以“走后门”帮助找工作,收取“办事费”、“好处费”等诈骗钱财。朱某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虚构自己是某区管委会主任的身份,以安排到政府部门、国企等地工作、换岗、升编等理由,诈骗500余万元。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众多,不法分子利用其工作时间、地点、形式相对灵活的特点,借助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平台精准投放兼职刷单、游戏代练、APP推广测试等广告,骗取被害人钱财。蔡某某案件中,被害人下载某APP进行兼职刷单,该APP以各种理由层层设局,要求被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最终骗取了19万余元。求职过程中存在诸多陷阱,公众在求职时需提高防诈防骗意识,不轻信高薪招聘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支付相关费用。发现虚假招聘或企业从事非法活动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zazhishe.org/post/22996.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