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价格(新绛,黄芩价格缘何坐上“过山车”)
中国网 山西 综合编辑 又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人们共享着温暖的阳光,感受着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
然而在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上庄村,村民许胜利看着满院子的黄芩,眼中却充满了无助。
三年前,一亩地净赚5000元
许胜利家的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眼前的几亩地,终年与土地打交道,过着春耕秋收、靠天吃饭的日子。
“家里有十多亩地,多少年了,都是3亩栽桃树,4亩种玉米,剩下的全部种麦子。”许胜利说。“这几年,麦田里的小麦总是被喜鹊、麻雀等鸟糟蹋,产量上不去。”
说起当时的情景,许胜利仍记忆犹新:每天天刚蒙亮,这些喜鹊就开始偷吃,每次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喜鹊非常机警,见到人就飞。从天亮到天黑,随时都可能出现,真是防不胜防。
六年前,村里的大多数农民都把麦地翻种成了药材,许胜利也不例外,将家里原本种麦子的地改种了药材,其中有两亩半是黄芩。
为什么换成药材了呢?许胜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正常情况下,一亩地能产三四百斤麦子,一斤麦子9毛钱,一亩地的收入就是270元到360元。可要是种药材,就拿黄芩来说,种一茬黄芩,一亩地能产1200多斤,按2009年的价格,一斤是2.5元到3元,一亩地就是3000到3600元。
2009年,许胜利种了第一茬黄芩。2012年,他的黄芩喜获丰收,当时收获的场景,许胜利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药贩子自己开着车到地头,就在旁边等着你刨出来他收呢!”
“那年黄芩长势好,一亩黄芩就卖了6000元。除去1000元的种子费用,还净赚5000元呢!”许胜利的老婆在一旁补充。
三年后,价格腰斩也没人收
“虽然黄芩的生长周期是3年,但这近10倍的价差,就算等三年也值啊。”许胜利告诉记者。
此外,许胜利还告诉记者,种黄芩不用施肥,不用浇水,不用除草,就是让其自然生长,很省事。
尝到了种药材的甜头,许胜利打算2012年继续种黄芩,因为黄芩的产量高、有市场,村里的很多人也纷纷种起了黄芩。
“2012年黄芩的价格还是在一斤3元左右,今年就跌到1.5元一斤,而且还没人收。”许胜利告诉记者。“就没人收,今年的黄芩,都是咱雇车从地里一点一点拉回家的。”
“你看,这院子里的三堆,那边南房还有一堆,外面放三轮车的棚子那儿还有一堆。”许胜利指着家里一堆堆的黄芩,满脸愁容。
听说晒干的黄芩能卖到每斤10块钱,虽然两斤鲜黄芩能晒一斤干黄芩,但这与每斤1.5元的市场价相比,要好多了,许胜利就打算将家里的3000多斤黄芩晒干后再卖。
“从地里刨出来的黄芩是湿的,这要是晒不好,就发霉了,这样做也有很大的风险。可是没办法,不然辛苦了3年,一亩地最多也就能落个500元,还不相当于啥也没干啊!”许胜利很是无奈。
生产无序,市场风险大
针对此次黄芩价格下跌,记者走访了阳王镇的多名业内人士,分析得出无外乎两点:第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大量增加,导致供需失衡。第二,自2009年以来,黄芩价格一直呈平稳上涨趋势,导致农民盲目跟风种植。
当地的药材收购商杨先生向记者表示,“黄芩的市场需求量相对固定,从某种程度上说,黄芩多了是个草,少了是个宝,它的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大。”
在中药材种植行业有这样一个魔咒,如果今年赚钱,接下来种植规模就会扩大,下一茬收的药材价格肯定要跌。
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根本仍在于生产的无序状态,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中药材“过山车”式的价格起伏就不可避免。
记者 王佳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zazhishe.org/post/1069.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