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车广告(瓜子二手车买车靠谱吗)

2024-03-10 01:26:14

瓜子二手车,坑你没商量(事实讲述,不吹不黑)

今年年底,准备换辆新车,跟爱人看好合适的车后,准备把现在的“小白”白色英朗GT出售,减少点家中的经济压力。之前老在电视上看孙红雷的广告,感觉瓜子应该挺靠谱的,于是就下载了APP,在上面提交了卖车的申请。

很快,不到1个多小时,就有自称瓜子评估师的人给我来电话要给我免费验车,说这是流程,既然是流程,就约好时间让他来小区把我的车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检测了一遍,还拍了照。检测完后,他又动员我去他们所谓的瓜子委托的修理厂进行上架的检测,说有这个检测报告,公司可以直接打钱,也不用花钱。我心想那就去呗,合适就卖给他们了,不合适就当做个全车检查,又是一顿忙乎。最后跟我说,他们公司给了一个价,合适就先打70%的钱,等过几天不管卖没卖出去,都补上剩余的。那个价比我在网上查的同类型车的均价还低。

价格超过心里预期,这车我肯定不会出手的,期间这评估师还跟我讲好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的别人的卖车经历,意思就是价格挺合适的,赶紧卖给我们的了。我说我又不着急,你们不是平台么,我自己挂上去卖给个人,这也是你们广告中说的,什么“个人交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说我自己挂,我问他怎么操作的时候,他说他已经自己给我挂上去了,我当时心还挺满意。

过了两三天,期间一直没有人给我打电话约的看车,直到昨天晚上,之前给我看车的那个评估师给我打过来电话,意思就是问我车卖不卖给他们,我心想,你们不是个平台么?干嘛这么迫不及待的自己收车。回想这几天没人联系我,我的APP上显示最近预约看车是0的时候,我觉得有点问题,我用朋友的手机号注册瓜子,并在瓜子我车辆信息上点了预约看车,很快便收到瓜子发过来的短信。不多时便收到瓜子销售打来的电话,为避免大家说我胡说八道,电话我录了音,电话中她先跟我约时间,让我到他们店中看车,我追问我看中的车是不是在店中,她刚开始还跟我推销他们车源丰富,什么价位都有。再我的追问下, 销售终于说车辆不在店中,是个人的,但后来又说出一句让我惊讶的话,销售她说她刚才跟车主联系了,说车主最近没时间看车,还说什么车主原话:过年了车准备用,暂时不卖这种话。今天下午压根就没给我打过电话询问预约的事。这明显的让你感觉没人看上你的车,最后只能卖给他们,他们还能给个更低的价格。太可怕了。这谎话说的都不带打草稿的。

广告中都会用到哪些心理学知识?

瓜子二手车卖车相比其他平台已经很靠谱了。

在所有的二手车交易APP中,瓜子二手车,销量还是比较靠前的,而且广告做的也比较好。毕竟产业已经做得这么大了,肯定也会有所保障。如果你是卖车的话,很推荐在瓜子网上进行买卖的,在这个APP上,可以卖出一个相对较好的价格。

总之我们不要,无条件的相信一个平台,好的车要自己一点点的去考察。听有些朋友说瓜子二手车有的也不是那么划算,中介费也是很高的。并不像广告上所宣传的那样,没有任何的中介费。

购买二手车的注意事项:

在购买之前,选择一辆车来比较它的性能和价格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有必要的话,找一个老手来帮忙检查一下。其次,对于私下交易,交管部门首先要检查车辆来源是否合法;否则,如果你购买了被盗或冒用的车辆,不仅车辆会被没收,我还要承担购买赃物的法律责任。

在买车时,注意检查汽车的合格证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欠费或违法行为。通过查看销售者的身份证,可以判断销售者是否有权使用和控制所销售的机动车。

检查机动车号牌,主要是看有没有涂抹变化的痕迹,应该和行驶证上登记的号牌一致。车架号也要和行驶证上登记的号码一致。

瓜子二手车真的没有中间商吗?

“嘿,你的益达,不,这是你的益达”

句有趣的广告语相信大家都听过吧,当年一度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言,不少网友纷纷造梗。

这句广告语益达花费了巨额的推广费,虽然让很多人知道了益达,但是他的销量却没有提升,因为好的广告语不在于有趣,也不在于优美,而在于一个心理学的知识: 行动指令

后来益达的广告语改为:“吃完喝完嚼益达,要两粒一起嚼!”这个就叫做行动指令,目的明确,因此后来益达的销量剧增。

诸如行动指令心理暗示的经典广告语还有

这些都属于行动指令,你想让顾客怎么做,给他一个简单的指令,这个指令就会影响顾客,让他潜意识就会想起你的产品。

还有一个经典心理暗示的广告语:

美国有一个啤酒品牌舒丽兹,他的啤酒销量一直不太好,有一天在火车上,偶然遇到了广告大师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就问他你的产品有什么卖点啊?

舒丽兹啤酒老板就说,我们的产品什么都好,就是没卖点

于是,老板就把啤酒生产的过程讲了一遍,到最后霍普金斯说找到卖点了,马上给老板写下这句广告语:

每一瓶舒丽兹啤酒在罐装之前,都要经过高温纯氧吹制,才能保证口感的清冽。

这句广告语跟“农夫山泉有点甜”有异曲同工之妙,“口感清冽,有点甜”用的非常好,不夸张,不虚伪,增加可信度,进一步强化心理印象,让消费者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该广告语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也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更容易被记住。

通过合理运用广告心理学可以触碰消费者的内心,真切 情感 的传递产品的信息,也是对消费者的真诚体现。从心理 情感 上征服消费者,并最终刺激其购买商品,实现广告目的。

近两年,泰国的广告火爆网络,鬼畜般或者是感人至深的剧情式广告往往都会给人留下深刻体验,尤其是开头和中间你猜不出来是什么广告类型,结局却是一个大反转时,效果更加更佳。

所以,第一个要用到的心理学知识就是,能够触动 情感 或者情绪波动的内容往往对于人的“印刻作用”较强!

那么,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便会在此应用。羊羊羊、旺旺、脑白金,这些看着有点幼稚甚至令人厌烦的广告却很难真正被你抗拒,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你认可的一部分,无论是调侃还是赞同。

所以,这一类广告的特征就是简单暴力的表达,但是以高频次入侵我们的脑海中。

想一想,什么类型的广告会让你特别的信赖它?如果是可乐、零食的广告,肯定没有这个效用,但是,如果是牙膏广告告诉你用它能够口腔 健康 、口气清新,化妆品广告告诉你可以光彩照人,对皮肤没有伤害。

这些行业可以塑造出一个可能并不存在但是你却非常在意的内容,让你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自动化思维,那就是某种物品可以产生这种效用。而至于你选择哪一个公司的产品,就和这个公司投入的广告费用和出现频率就有很大的关系了。

在很多电视购物、保健品、医药行业的广告中,少有一上来就直接告诉你用他们产品就能产生的效果,而是通过先对问题进行阐述或者扩大因为这些问题而会导致的种种问题,之后,再通过产品能够起到的功效来推出功效。

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我们先紧后松的一个较为愉悦的感受,我们因为这些问题产生焦虑而又因为看到了解决的办法产生了放松的愉悦感。

所以,这种强化通常对于本身对此担忧的人群特别的有用,卖焦虑比直接卖产品要更深入人心。

你会更相信哪一种渠道得到的消息?

比起广告,你会认为亲近的人推荐的产品或者更多人使用过的产品更具信任。

所以,很多经典而又精简的广告词就会令人深刻,例如“一年卖出的奶茶能绕地球一圈”、“更多人喝的凉茶”、“十万妈妈的选择”等等。

这一类的广告词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当销量被具体化的时候,往往都会更具冲击力,这比很多,好多,这样的泛数量词汇更加有用。

当然,请名人做代言也会是一种增强广告可信度的方式。

虽然我不是营销界的一员,但是,作为消费者,通常我会考虑到某些广告对于我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不知不觉中让我记住并选择了它们。以上的这些广告和心理学的结合可能还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广告而言,这些要素就足够吸引了。

首先广告是一个直观信息原;就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或者某种内容。

一般我们看到市面的广告五花八门,无非就是应用到了以下主要的几种心理知识:

2、记忆心理学,广告得植入人心,得让消费者植入到了脑细胞,才是一个有价值的广告。

3、欲望心理学,广告的后价值就在于抓到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才是它的价值最终归宿。

4、需要心理学,广告得传递出消费者的需求要害,直取消费者心脏。

5、经济心理学,广告得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及匹配自己的角色( 社会 阶层),自己的购买能力与经济实力。

6、美观的心理学,要求商品外观,使人产生愉快或舒适感。

7、习惯心理学,能使的消费者长期使用,并对某种商品产生特殊好感及依赖,持续购买。

这些心理是广告得核心要素,缺一不可,才能对消费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其中,从而保障设计出的广告能够更加的与人们的心理活动相适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广告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以及探究了如何将广告心理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广告的设计中,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广告的营销研究中,有一个非常基础且关键的概念,叫接触点(touchpoint)[1]。根据维基的解释,接触点指的是企业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媒介在特定的时间点与客户进行交互,显示信息的各种方式。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无论是起床打开手机按停闹钟的APP界面给你推送电动牙刷,还是梳妆打理后神采奕奕出门在电梯里看到巨幅李现让你上京东购物,甚至是出租车上发现还有人教你如何挽救婚姻(这个校友梗真的过不去了...)

这些零零碎碎的“抢占你的注意力”,“占据你的心智”的信息,就是商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方式,也就是广告。其实,与其他信息类似的是,商家运用广告给消费者传达信息,运用的心理学知识,不外乎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正确的人。

用类似的框架,或许能够将每天人们所接触到的社交、搜索、购物等不同场景中信息交流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

1)正确的时间。包含消费者在一天的什么时候,是早上,午后还是睡前接触到广告,又或者是一条广告能够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长。以一天为例,人们的自控能力(self-regulation)、情绪唤起(arousal)等会随着一些生理性的指标在一天中高低起伏。利用生理性的指标,不仅能够预测人们的道德水平[2],对于减肥食物的偏好[3](对,想减肥的看过来),而且也能对人们对于产品以及广告的偏好进行预测。Gullo et al.,[4] 的发现在清晨人们刚刚清醒的时候,情绪唤起很低,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这时候如果给你大量的购物选项,你可能只会选择其中很少的几样。

类似的,人们总觉得大晚上的时候食欲大增,自我控制的能力好像也没有白天好,容易剁手买买买。如果用自我控制的理论去解释,这是因为白天消耗了大量的脑力,大脑已经没有能力去控制你去进行冲动型的消费了。这时,如果再有一定的广告去“助推”你的冲动,那么完成转化的几率是不是就大得多呢。

从实践的角度看,对于时间点的选择被各种自媒体玩得很溜~我基本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会看GQ(的广告),晚上睡前偶尔看看胡辛束,B站的UP主最后都会来一句“每周五更新”...选择固定的广告投放时间也能够让消费者建立习惯化的行为[5](habitual behavior),就像进电影院一定要吃爆米花一样。到了特定的时间点接受到特定的刺激,是大脑建立信息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学机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每年超级碗的天价广告大家都会抢着投,而瓜子二手车即便倒了人们也不会忘记它在春晚投的广告的原因。

关于择时这点,我觉得业界有不少报告也是做得不错的,例如全媒派的报道[6],Google Trend,Facebook Ads等通过海量数据得出的结论,或许也能给广告投放者提供实践层面的参考。

2)正确的方式。这里主要想讲讲广告媒介,也就是前面所述的接触点媒介:纸媒、电视、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户外等。如果用时兴用语来包装,就是我究竟要选择“公域流量”还是“私域流量”?同样一笔广告预算,我的投放究竟是要花在时代广场的广告牌还是让李佳琪在直播间劝小姐妹剁手呢?电商平台如果在线下投广告了,怎么把顾客“引流”到我的线上渠道购物呢?

这些与广告场景(situation/context specific)相关的问题,在心理学我觉得有几个大的原则可供借鉴:首先是匹配原则(match effect)。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人应该知道获得诺奖的卡尼曼有一本畅销书《思考,快与慢》[7]里面提到的人是有系统1 (依赖 情感 、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和系统2 (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人们对于不同广告媒介所采用的系统方式是不是会影响人们最终的决策呢?

基于现在人们每天暴露在不同的电子终端的现状,手机/电脑/iPad甚至是未来的VR/AR等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研究问题。例如,研究跨屏决策的学者发现人们在手机上(对比在电脑端)更注重社交属性的获取;人们在手机上也更愿意采用系统1进行直觉性的决策;另外人们对在手机上的自我袒露行为(self-disclosure)也会更高。这一个系列的研究都来自哥大 marketing 的毕业生 Shiri Melumad,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她的博士论文 The Distinct Psychology of Smartphone Usage[8]广告主在进行媒介选择的时候,也应注意广告投放场景与产品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匹配,最直接的你总不能让何同学去卖美妆产品,让小杨生煎去卖面膜吧。

广告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则广告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然后使消费者产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并在此基础上,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 、这一杯谁不爱、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很多优秀的广告均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心理学原理。比如,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从众理论等等。其实,连做广告本身,也可以用多种心理学知识解释。

知名脱口秀演员李诞,如何逼疯社畜?

铂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看到这句话,你是否会惊讶于我为什么能发语音?作为一个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电梯的社畜,现在在我脑海浮现的,是李诞那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魔性洗脑的广告,十分常见。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每年总有那么几支广告流传在大街小巷,每一个孩子的嘴里。想起我当年,很喜欢学电视里面的广告语,一遍遍的在我妈耳边重复(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可想而知,我挨过不少毒打。

有的广告,15秒内重复三遍。比如,恒源祥羊羊羊。比如,找工作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让人烦的印象深刻。

有的广告,持续数年重复无数遍。比如,JUST DO IT。比如,透心凉心飞扬。比如,去屑实力派当然海飞丝。有销量有口碑,品销合一。

我们总是说,广告需要重复。但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其实,一条广告内洗脑联播 和 同一消费主张连续多年投放 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消费者记住,让消费者喜爱。但有的广告,貌似只做到了前者。

重复播放广告,是曝光效应的一种表现。曝光效应,又叫纯粹接触效应,是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每一支广告,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才可能占领用户心智,成为用户的记忆。而不断曝光、不断重复是最基础的手段。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扎荣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证明只要让被试多次看到不熟悉的刺激,他们对该刺激的评价就要高于其他被试没有看到过的类似刺激。这就是曝光效应。

其中有一个实验是, 扎荣茨的团队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肯定受试者不认识毕业纪念册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看完毕业纪念册之后再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相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他把这个现象称为“单纯曝光效果”。本实验显现,只要一个人、事、物不断在自己的眼前出现,自己就愈有机会喜欢上这个人(或事、物)。

通过后续研究发现:人们越多接触某物,越认为它是积极的,也越能让自己心情愉悦。重复曝光就能获得用户好感,听起来性价比极高,这也是甲方乙方都喜欢重复广告的原因之一。不过,后续也有研究证实, 当公司或产品还较新颖,消费者不熟悉时曝光才最可能有促进作用。

可口可乐每年花费数十亿美金,用来打水漂?

可口可乐、宝马、宝洁等国际大品牌每年都会花费数十亿进行广告投放。有人认为,可口可乐这样的知名公司不需要持续打广告,因为已经家喻户晓了。另一方面, 广告圈里有一句名言“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一线品牌斥巨资进行广告投放背后,是否有心理学理论支撑呢?

说起可口可乐,你能想到什么?红色、热情和运动。

说起舒肤佳,你会想到什么?白色,卫生和 健康 。

说起德芙,你会想到什么?香甜、浪漫和恋爱。

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广告投放,很多品牌已经将自己与某些普适的 情感 进行了紧密绑定,牢牢占据用户心智。消费者观看广告将产品与某些愉快 情感 进行了关联,通过重复观看加强了两者之间的绑定关系。这可以理解成一种经典条件发射,对通过重复影响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情况做出的一种“膝跳反射“。该理论最早由巴普洛夫提出,他通过狗的条件学习实验来解释该理论。巴普洛夫在摇铃之后迅速将肉放进狗嘴里,这种做法使狗分泌唾液。在多次重复之后,狗只要听到铃铛响声就会分泌唾液。

伟大的”奸商“们经过不断摸索,最终将巴普洛夫的理论应用到日常消费场景中。(暗示消费者是狗,举报了!)

例如,拥有 健康 的牙齿和良好的口腔卫生是人类本能的需要(无条件刺激)。佳洁士,通过50多年不计其数的重复广告营销,使消费者每当看到或听到“佳洁士”这一名字的时候,就会联想到他的护齿功效,保持消费者的口腔卫生和牙齿 健康 ,免于细菌或疾病的侵蚀。“佳洁士”就在重复之后,成为了一个条件反射刺激。而消费者形成的这种关联性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无论是这种条件反射刺激还是条件反射本身都是消费者一遍遍听到、看到佳洁士广告的结果,也就是不停地重复。因为,重复可以增强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并减缓记忆的衰退。

两大学习理论联手,叱咤广告界

既然说到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老师表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想登台一展风姿。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用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吃多了,肚子胀,不消化。嚼一嚼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以上两个广告的套路可以概括为:我遇到了不愉快的情境,使用了某某产品之后,情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设想有一个小朋友咳嗽老不好而且讨厌吃药。他的妈妈看过小葵花妈妈课堂这一支广告,知道这可能是肺热。于是劝说小朋友喝下了小葵花口服液,孩子立马不咳嗽了(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消失)。那么小朋友下一次咳嗽的时候,很可能主动要求喝小葵花口服液。

医疗卫生领域的营销者会在广告中举例说明令人难受的各种症状并顺势引出自己的产品。这一类广告其实是在利用负强化原理。

最早提出强化机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斯金纳。

1938年,斯金纳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该实验使用小老鼠做被试,模拟了人类对行为-刺激产生强化用的心理机制。斯金纳发明了一个实验装置,后人称之为「斯金纳箱」。箱子外面有食物和水,箱子里则是饥饿的小鼠。当小鼠按下箱内的拉杆,食物就会掉入箱内的食物槽中。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小鼠会迅速学会通过拉杆来获取食物。

斯金纳把影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强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强化类型叫正强化,它是通过奖励某种特定的行为从而增强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另一种强化类型叫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某种令人不愉快的刺激而使得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强。医疗卫生类的产品经常使用负强化来设计广告。类似的广告中,消费者都被鼓励购买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以避免广告所展示的糟糕情况或消除不愉快的刺激。

销量好不好,广告说了算?

“十万妈妈的选择”、“全国销量遥遥领先”

“杯子连起来可要地球一圈”、“更多人喝的红罐凉茶”

以上这些广告不单单是企业为了秀肌肉,也是为了营造一种产品畅销的氛围。比如看到某家餐厅门口在排长队,我觉得这家店饭菜的味道一定很棒,饥肠辘辘的我立马上前排了个号。打听之后才知道,这家店做饭太难吃,马上要倒闭了。员工是在排队离职、领工资。

产品不一定是真的火爆,销量不一定是领先全国。但是在广告法出台之前,很多商家善于在前期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而最终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热销结果。这是商家在利用从众心理,让消费者采取和他们类似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和行动。

心理学家,阿施曾做过一项研究。安排1位被试与其他6名演员坐在一起,当其余6位演员做出明显错误的判断后,这位可怜的被试大概率会做出和大家一样的错误选择。但是这名被试在单独一人做选择的情境下,极少会出现错误。阿施的实验向大众展示了个体是多么容易被所身处的团体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

从众心理目前已经被营销人员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广告当中。广告法颁布之后,对“第一”等字眼做了严格的限制。不过,即使没有具体数据或数字,广告还是可以通过在画面中呈现一群人同时使用某产品,来暗示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王老吉、可口可乐等很多品牌广告都长期使用这种表现手法。

广告设计中涉及到到很多有趣的心理学原理。了解这些,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消费;也许依然躲不过“李佳琪的OMG”。但心理学知识是真的有趣,少年,不多了解一些嘛?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1、19、20~28、29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影响他们的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一部分继续进入大学深造,另一部分则步入 社会 开始参加工作。他们开始逐步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其中大学生和待业青年虽然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或家庭,但是他们对自己所需物品基本上拥有购买的决定权。

这一年龄段的多数青年,没有家庭负担,闲暇时间充裕, 社会 交往或网络活动多,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基本成熟,人格和世界观也初步形成并趋于成熟。他们代表着新一代的 社会 风貌。

第一,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人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去得到;越是不允许接触的东西,越想去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越想方设法弄清楚;越是不允许干的事情,越想试一试。

第二,博得异性的好感。这一阶段的青年处于恋爱、婚姻阶段,在交往过程中,采用赠送对方喜爱的物品、自己外表服饰的装扮来提高自己的气质等方法博得异性的好感。

第三,冒险心理。青年人冒险心理表现为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对于采取某种行为所导致的不利后果和获得的利益,他们更关心后者。

第四,好胜心理。争强斗胜是青年人的一大特点。好胜心有时表现为好虚荣、好攀比,它是人的自尊需要的表现。青年人一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智力、能力弱于别人。相反,每个人都企图表现出不亚于别人,甚至强于别人。在消费方面也是如此。

2、如果把18、19~28、29岁的年轻人称为感情冲突型的人,那么28、29~50岁的就应该成为理性务实型的人。

3、在商品消费方面,高收入者的心理特点包括:

按照某一特定 社会 的普通生活水准来衡量,高收入者的经济状况是经济收入扣除维持一般生活水准的支出外,还有相当的剩余。由于经济上的富足,他们不仅会选择较高的物质生活方式,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他们也会有较高的要求。在商品消费方面,他们突出的特点包括:

(1)逐名心理。高收入者的逐名心理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品牌选择过程中。对这类消费者来说,他们的购买决策比较简单,他们很少去考虑产品的品质,而是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为依据。

(2)攀比心理。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因为实际需要才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但是,对于有些高收入者来说,商品有无实际用途、服务是否必要,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别人有了,我不能没有”、“别人见过的,我不能没见过”、“我买的东西档次不能比别人差”。

(3)冒险心理。以较为丰富的经济收入为后盾,高收入者不担心某种物品购买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勇于试用新产品。

(4)享乐心理。经济上的富有容易产生享乐的心理。

杨浩涌遭遇“倒春寒”:裁员撤店,二手车市场加速洗牌

买车,不要到瓜子二手车。

卖车,不要到瓜子二手车。

1.买车

想去他那平台买车的话,你只能去他的实体店买,你想预约外面的车(就是没有被他们收购回来实体店的车)你是预约不到的,我一共预约了6台车没一台能约的上。他们不会带你去看外面的车,你APP去预约成功了,得到的是更多的谎言,都是说车主回家了,车主车子抵押未解押,车主新车没提提了才能卖,理由一大堆。最后他会推荐你去他们实体店买。在里面买车服务费又贵。车价也比外面的贵。而且里面好多车都是做过钣金,喷漆之类的。外观挺新,但是内在就不知道了。

2.卖车

说起卖车我就气,我的车放上面好久没人问,一个电话都没有,上百人浏览就是没人看车,后来我就觉得奇怪,于是我注册另外个号去预约看自己的车,果然,预约不到,连个回访电话都没有。

后来我才明白他们就是让你卖不出去,然后他们最后低价收购你的车回去卖场卖。(不是说好了没有中间商吗?为何你成了最大的中间商?)。

想想自己都想去做二手车了,利润真的高。毕竟水真的是深不见底。

杨浩涌遭遇“倒春寒”:裁员撤店,二手车市场加速洗牌

01

一块硬纸板,用粗重黑色油墨笔写上“专业验车”“高价回收二手车”“车辆过户”,下附一长串电话号码。

操着各地方言的男男女女散落在马路边,人手一块这样的“广告牌”。他们斜背不同的挎包,拎着不相似的保温水瓶,却有着同样的机警,只要见到车有停下来的意思,便瞬间涌上,围住车主,兜售从买车到卖车的“一条龙”服务。

这是十多年前,全国知名的汽车商业一条街——南京大明路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外的景象。这些举牌者是传说中的“车虫”,也就是二手车交易链条中的“二道贩子”。

同样的盛况也存在于北京的花乡和亚运村。车贩子们如饿狼抓兔子般的积极背后,是二手车市场沉积多年的弊病:一车一价,里程数造假,车况造假等等。

互联网的机会,便蕴藏于此。

杨浩涌在2014年闯入二手车领域时,显然是信心满满的。年底,还未与58同城合并的赶集网发布了旗下首个O2O项目“赶集好车”,以?C2C?模式切入二手车市场。

1亿美金,这是杨浩涌准备在2015年投入的资金。

当互联网力量试图改变传统行业时,金钱开路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3个月后,赶集好车复合增长率超过300%,杨浩涌又立下新目标:2015年,月均交易1万台,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但他没来得及实现。

2015年4月,在资本撮合之下,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在此之前,两家战火熊熊,仅2015年的营销预算就高达15亿美金,姚劲波一度调侃,自己想杨浩涌的时间比想自己老婆还要多。最终,两人在宣布合并的发布会上拥抱和解,为这场持续十年的商战画上句号。

那是杨浩涌创业的第十年,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回国就创办了赶集网。当姚劲波调侃,要不咱俩抱在一起哭一下,一定可以上头条。杨浩涌回答:我真的哭不出来。

一辈子没有太多个十年,尤其是精力充沛的黄金十年。

杨浩涌选择了转身。7个月后,他退出58赶集集团,重新创业。他拿走了赶集好车——这时候已更名为“瓜子二手车”,大摇大摆地杀入了这个新兴市场。他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比起美国的成熟来说,国内二手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用户体验又不好,这些都是机会。当然,58也经过谈判得到了新身份:瓜子的大股东和首轮投资者。

杨浩涌显然打算复制又一个黄金十年。瓜子独立之初,他个人义无反顾投入6000万美元,占到公司超50%的股份,用以股权激励核心团队,增加竞争优势。

“这些资金,你说投什么项目比投自己更好?”杨浩涌说。

02

在2015年11月底的时候,有一家媒体将“2015中国十大营销人物”大奖颁给了当时瓜子二手车的CEO杨浩涌。

瓜子的发展很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蹿到行业头部。

杨浩涌所谓的成功策略很简单:就是砸钱营销。这是他在过去的十年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和58同城的大战中,赶集网共计投入逾40亿元的广告营销费用,烧出了双巨头的成果。自然而然,这口甜头被嫁接到他的第二场创业生涯中去。

于是,瓜子二手车刚诞生时,杨浩涌就在广告投放上面砸下两个亿——其实这个数字对杨浩涌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早在之前,他可以为一个价值两千万的广告位和姚劲波竞拍抬高到两亿。

当然,这两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时间,整座城市的地铁、电梯以及城市主干道,都被亮丽的蓝底黄字广告词占据。“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个人卖给个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种轰炸式的营销,使得瓜子网站的UV直接增长了近五倍。2015年底,平台车辆上架数目也从9月的日均200辆飙升至1700余辆。

这个方法论基于的逻辑是什么呢?是占领用户心智。

杨浩涌解释,在二手车品类里,用户心智尚未被占领,“这种情况下,我去打广告,让越多的人去做关联,去划这个等号,这个价值是无价的”。

事实上,杨浩涌并不是二手车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入局的2014年底,资本的热钱早已进入赛道。

2014年7月,红点创投中国基金向人人车砸下500万美金,成为A轮投资方。人人车由百度出身的李健创办。短短5个月后,人人车再度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而优信也在2014年、2015年分别完成了2.6亿美元的B轮融资、1.7亿美元的C轮融资。

人人车初上线时,在短短两周之内就卖掉了近七成的机动车。这是瓜子二手车在起步时最强劲的对手——人人车同样是C2C模式,作为二手车交易平台,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收取固定的中介费。

杨浩涌野心勃勃,他曾经宣称,要在一年内要占据?C2C?领域?80%?的市场份额,那意思就是,要把人人车所在的行业头部拉下来,营销无疑是他最擅长的手段。他成为营销学“定位理论”的坚定拥护者,并为那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广告语得意不已——2019年时,他为此这句话估出的价值是10亿美金。

人人车本来就是依靠口碑慢慢前进的,这一下被瓜子营销策略打得措手不及,没办法,也开始了广告战。很快,人人车签下黄渤,开始和瓜子对垒。同时,B2B?传统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开始转型B2C,也加入混战。2015年,优信掷下3000万拍得当年最火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冠军之夜”黄金60秒广告位,并请来包括杜海涛、王宝强和孙红雷等在内的数位明星录制了鬼畜广告。

一时间,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二手车平台广告。最热闹时,有人向江南春预定稍微优质的广告位,江南春只能摆摆手:“对不起,都被三家二手车占了。”——当然,这些广告也是很惹人烦的,其程度不亚于之前boss直聘与伯爵旅拍的那些作品。

可以说,杨浩涌发起的这场广告烧钱大战,伴随着互联网深入的脚步,席卷了二手车市场。这是资本熟悉的打法,此前,手握重金的资本已经掀起数轮惨烈的互联网商战,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一定程度上,也包括58和赶集。而这场二手车之战,也是资本烧钱的余温。

2016年8月,人人车完成8500万美元C轮融资,腾讯成为领投方。继杨浩涌投入6000万美金后,瓜子二手车在同年9月迎来超2.5亿美元的A轮融资,红杉资本、经纬中国和蓝驰创投等八家投资机构共同进驻。这时的优信二手车,也已经在2016年初完成高达5亿美金的D轮融资。

图: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

只是,与其他互联网平台流血扩张抢占市场份额,继而逐渐改革行业的路径不同,杨浩涌为二手车市场带来的这场互联网广告战,并没有真正改变这个市场的核心痛点:盈利模式不清晰。此外,在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大市场环境之下,互联网平台们试图利用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梦想,也并未真正实现。

瓜子二手车在2018年推出?AI?定价,但系统定价并不精准。一位一线员工透露,销售去收车时,即使认为定价过高,也没有权限修改,而高定价能帮助销售更好完成收车任务,所以,即使知道这些车上线后卖不动,销售也会收上来。而当系统定价过低时,卖家就会转向传统的线下渠道。

很显然,这是一口以智能为名的“陷阱”。但在争取融资时,这个故事确实管用。

2019年,杨浩涌出现在软银集团股东大会上,分享瓜子二手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故事,得到孙正义的肯定:“瓜子二手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把AI?有效应用到二手车行业的企业”。

当年3月,瓜子二手车获得软银15亿美元投资。

03

钱对于杨浩涌而言是什么呢?是能帮公司快速发展的东西。

他信奉“too?big?to?die”这一法则,典型的企业是滴滴和美团,当体量大到一定程度,即便连年亏损,靠融资活着,也已经稳健立足于所在的那方天地。

很显然,对于他来说,营销是一家创业公司得以立足并成为庞然大物的关键手段。他曾经表示,就算时一直烧钱,也要把市场工作搞好,“每个阶段确保有足够多的钱去支撑现阶段的发展,在融资的过程中,把市场模式搞好,千万别犯第一次的错误。”

2016年,主打C2C模式的瓜子平台上,被曝光有二手车商浑水摸鱼,冒充个人售车者进行交易,瓜子采取了一系列诸如识别电话、拉黑名单、设高压线等手段,但屡禁不止。2017年,瓜子推出保卖服务,向用户提前支付50%-80%的车款代卖汽车——这也意味着,它从一个只做交易的轻平台模式,变为大规模涉足线下,拥有仓储和库存的重模式。

从流量争夺战中发迹的杨浩涌,也以流量争夺为思路,抢地盘,拓市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平台交易模式尚未完善,线下拓城就早早进入急速扩张期。他形容,“我们的速度像开着飞机换引擎,哪不好还得把它给换了”。

瓜子的每一步都是大张旗鼓进行的。

一方面,瓜子在二手车业务基础之上,进行来诸如毛豆新车网等多元化业务的扩张。2017年9月,毛豆新车网成立,主营新车租售服务。宣布推出该品牌之初,杨浩涌计划,2018年全年要在全国200个城市开设300家线下直营店。

另一方面,瓜子开启转型,讲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故事,即在全国大规模开设线下严选店,同时提供收车、售车、金融、检测等二手车交易一站式服务。2018年,严选店进入疯狂扩张期,单该年12月份,就相继有11家严选店开业。

对于杨浩涌而言,速度并不是问题。基于他的判断,此前十年以上的商业模式,现在只需要三、四年时间就会被颠覆。

二手车行业需要这样迅速的颠覆,只是最终颠覆得有些失控。

在瓜子成立的短短四年时间里,从二手车、新车、到养车、金融服务,这桌本为变革个人二手车交易模式的小份晚餐,食物源源不断堆积上来,胀得桌前的食客肚子生疼。

自去年下半年始,瓜子二手车频繁陷入裁员风波。杨浩涌解释,人员优化只是寒冬背景下的降本增效行为,“企业终究要盈利,作为头部企业,更需要在冬天储备点粮食。”

这位已经在在商场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企业家,又怎会不知道,大规模裁员是一家公司陷入生死难关的标志?

2012年,赶集网靠巨额广告投入砸来的高流量,未能转化为实打实的销售收入,新开拓的团购业务失利,公司启动裁员,从巅峰时的数千人裁至不足900人,VP也接连离职。其账目资金一度困窘到只能支撑6个月的运转。

似乎进入一个轮回,去年年底,车好多集团执行总裁邓康明和集团COO雷雁群先后离职,后者分管集团营销战略制定和车后市场等业务。

此外,一度被视为新故事的严选店也变成了累赘。2019年7月,瓜子将中心转向全国购,11月起,多家严选店被降级——曾经是东北旗舰的沈阳店、邯郸店、青岛等门店,办公室与二手车都搬进了阴冷的地下停车场,有客户去看车,一度以为遭遇骗子要报警。2020年初开始,包括北京五方天雅店在内的更多店面被关闭。

杨浩涌自有说法。他在去年中秋节前夕发出一封内部信,称在车市极冷的2019年,瓜子严选营收同比增长207%,毛豆营收同比增长238%,“已实现盈利”——这似乎与大规模裁员的举动又有些相悖。

有分析说,杨浩涌不过是上演了一出“会计戏法”。在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双业务中,用户贷款已经是主流交易方式,将尚未收上来的未来数年应收账款算作当下收入,便能轻松“盈利”。

看起来,互联网变革陈旧的传统二手车行业——这样的愿望在几家平台混战的数年里,已经逐渐被消解。只是,谁也不曾想过,朴素理想逝去的同时,也徒增了另一场关乎金钱的乱象。

04

去年年底,南京殷富街同兴创业园的瓜子严选店,因租约到期未搬迁被物业扣下近百辆机动车。

不过半年前,这家面积近1.7万平米的店铺开业,还引来无数消费者进门体验。店内设计由苹果体验店御用设计团队主刀,呈现简约时尚的质感。自然,年租1000万元的人民币更有质感。

宽广明亮的大堂,三百余辆精品二手车在经过专业检测后,整齐停放其中,内设展示区、复检区、拍照区、体验区和交易区,配备咨询、交易金融和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就像这间严选店,人们感慨它曾经落地时的轰动,但光鲜褪色后,才发现不过是一地鸡毛。

在热钱涌入最多的2017年,据不完全不统计,仅上半年,二手车电商领域就出现至少8笔融资,累计金额100亿元。然而,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二手车电商2016年的交易量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49%。去年,艾瑞咨询发布行业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二手车电商渗透率达19%。

很显然,真正深入行业的变革尚未发生。

杨浩涌手中的弹药却捉襟见肘。他一度不愁找钱,自2017年6月拿到4亿美元B轮融资后,车好多每隔数月就有一笔巨额融资进账。2018年10月,车好多完成1.62亿美元的C+轮融资。次年2月,以交换58同城在车好多部分股权的方式,软银投入15亿美元。

自此,融资故事似乎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车好多再未有新的融资记录,去年7月,甚至有消息称,杨浩涌在委托瑞士信贷做新一轮债权融资。杨浩涌不置可否:“在冬天储备粮食,是所有企业都应该做的事。”

他的老对手姚劲波却在蓄势待发。

2019年,58宣布出售瓜子二手车好多集团大部分股份,获利7.1亿美元,随后转身领投优信;2020年3月12日,58在财报中透露,其已经再次出售为数不多的车好多集团股份;3月24日,58宣布收购优信的B端业务优信拍——种种迹象表明,58要进入二手车交易战场。

这也意味着,当年姚劲波与杨浩涌分手时的约定:在二手车市场,58做信息,瓜子做交易,已经彻底过时。倘若真是如此,杨浩涌需要再次投入与姚劲波的大战,而后者拥有的“同城”、“同镇”,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流量之王。

图:58公司总裁兼CEO?姚劲波

这一战,未必比那十年轻松。

在媒体采访的视频节目中,杨浩涌曾经坦言到,创业就没有不死的法则。他说,关于创业,我更愿意追求一种不确定性。“嗯,不确定性。”

五年前,从瓜子时代就开始追随公司的员工并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裁员潮汹涌来袭,这个初春并不比过去的寒冬暖和。还有很多年轻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崩塌,他们当初加入这家互联网公司时,被赋予了改革二手车市场的使命,就因此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即使在酷寒的12月,沈阳的瓜子员工也会把几百辆二手汽车擦得干干净净,摆放整齐。

如今,一切已成过往。汽车商业一条街南京大明路的荣光也早已不再。

较互联网电商崛起更早之前,这座城市开始了大规模改造,汽车产业从主城区外迁,进入江宁等副城区域。如今,二手车交易中心在副城四散开,数个交易中心割据,二手车贩们亦四散,重新流动在各处市场外。

仿佛那场互联网革命从未来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