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调节(怎样通过施肥来调节花卉颜色)

2024-04-11 18:34:55

花卉植物会显出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不同颜色,除了遗传基因影响外,还与肥料中营养元素有关。据研究,不同元素对不同花卉品种的花色有着不同影响。

碳、氢、氧、氮是各类显色分子化合物的组分,若人为改变供给这四种元素的条件和数量,其合成的化合物成分也会随之改变,花的颜色也就随着发生变化。就红色系花卉而言,若过度地供给氮,则红色会减退,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也会使红色变淡。蓝色秋菊缺氮,其花色呈浅蓝甚至呈白色。

磷、钾对冷色系花卉有深刻影响,能使冷色向更冷的光谱系发展。对花为绿色的秋菊“绿云”,采取根施或喷施1%磷酸二氢钾,其花色比原来更绿。蓝色系花卉,增施钾肥,可使蓝色更艳更蓝,且花不易褪色。对于红色暖色系花卉来说,若有钾元素存在,花色更红,且不易褪色。

营养元素铁、锰、钼、铜、镁均参与显色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当花卉缺铁、锰元素时,开红色的花卉,其红色也会逊色或花的鲜艳时间不长,且极易褪色。镁、钼、铜三元素,对冷色花系的影响相当明显,若缺少,则冷色花系的颜色变灰或变白,而且在开花期间,其花色不鲜艳。黄月季在孕蕾期喷施0.5%钼肥和铜肥,花色则呈光亮且透黄的艳色,极为悦目。若给绿色系花卉施镁肥,其绿色也更加鲜艳。

然而需要指出,营养元素虽能调节和改变花卉的颜色,但这种改变并未影响遗传基因。所以,用营养元素改变的花色不具有遗传特性。

怎么调节花卉需要的温度?

一、调节光照

光照对花诱导有着极显著的影响。一般短日照植物,如菊花在10月下旬开花,若在7月中旬开始现蕾后,每天给8——10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采用遮光措施,即进行短日照处理,可使之在国庆节前后开花;在花蕾出现后,补加人工光照,使每天连续光照时间在14小时左右,即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将花期推迟到元旦以至春节。

夏天开花的长日照植物(如凤仙花、唐菖蒲),对光照长度要求与短日照植物相反:延长光照,提早开花;缩短光照,推迟开花。

颠倒昼夜也可以有效地改变有些植物夜间开花的习性:如昙花花蕾长到7——8厘米时,进行白天遮光,夜间加光处理,即可在白天看到“昙花一现”以饱眼福。夜来香也可用此法,使之变为“日来香”。

二、调节温度

有些观赏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可通过增温或降温来改变花期。

冬季已形成花芽的植物(如牡丹、迎春花、石竹、天竺葵、桃花),在冬季休眠期和春季低温期经适当加温处理,可缩短休眠时间,早迎花期。

在春季气温回升前,对处于休眠的植物给予1——4℃的低温,可延长休眠而推迟开花,如杜鹃、紫藤可将花期推迟7个月之久。

像仙客来,天竺葵等,在炎热夏季进入休眠或出现生长不良,如果降温在26℃以下,则会出现“春去花犹在”的美景。

三、控制生长期

控制播种、种植期,可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例如唐菖蒲春天播种,夏天开花;若在7月初播种,则可在国庆节赏花。水仙花也可采用此法控制花期。

四、控制营养分配

通过修剪、摘心等园艺栽培技术,可调节植物生长速度,控制花期。修剪可减少营养成分在植物体中的消耗,把营养物质集中在花芽里,提早开花。如大丽花若在6月底修剪,9月下旬就会开花,晚修剪晚开花。

摘心可消除顶端优势,促进分枝,从而推迟开花。如一串红,通过摘心至少可推迟半个月开花。

五、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应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控制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常 用药剂是赤霉素、矮壮素,乙烯利和萘乙酸。用500——100ppm的赤霉素点在牡丹、芍药的休眠芽上,几天后即可萌动;如涂在山茶、含笑的花蕾上,可使花期提前到国庆节,从而为节日增添光彩。

不同的花卉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如荷花、大岩桐、仙人掌科植物等需较高的温度,瓜叶菊、报春花、蒲包花、冬紫罗兰、三色堇等需较低的温度。同一种花卉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如水仙花芽的分化需30℃左右,当花梗长2~3厘米时9℃左右最为适宜。每种花卉生长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也有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良好,超过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则停止生长发育。在居室内养花对大多数花卉来说,多数时间不会超过最高温度和低于最低温度,但不一定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居室的温差小,对喜欢大温差的花卉,尤其在花芽分化阶段需温差大,或需低温、高温的花卉都不适宜,需人工调节。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