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花卉(道教花卉)

2024-04-03 01:10:40

五色花不是五种花,而是一种花的名字,在王屋山有生长。瑶族道教中常食用五色花。

金箓斋

道教仪式类别之一。系指为帝王统治者所作的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类仪式。金箓是道教对于天帝诏书的称呼。南宋《灵宝玉鉴》称金箓斋是大斋之一种,“上元金箓,可以清宁两仪,参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征,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早期道教并无金箓斋法南朝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中列举“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其一即为金箓斋,称“金箓斋,调和阴阳,救度国正。”正续《道藏》收有冠以“金箓”的斋仪文献有:《金箓斋三洞赞咏仪》、《金篆斋启坛仪》、《金箓斋投简仪》等约十七种,多与“忏方”、“放生”、“祈寿”“上寿”、“延寿”、“度人”和“投简”等内容有关。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金箓斋启坛仪’序事》称:上九金箓,为国主帝王,镇安社稷,保佑生灵,上消天灾,下禳地祸。南北朝时期的金箓斋坛,据《洞玄灵宝五感文》,于露天设玄坛,广三丈。坛有重坛,广二文,围栏,上下设十门。重坛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上安九灯。围坛四面安色灯,共三十六灯。坛外还可燃千百灯以五案放五方金龙五枚。枚重一两,盛五方天文,文用五色,纹绍随方,匹数合三十六之数。士结众行道。春则九日,夏则三日,秋则七日,冬则五日。四季之月十二日、一日、六日。仕射十方。事竟,焚天文,散龙缯。为功德也。至唐代时,由于朝廷重视,金箓道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据《金箓斋启坛仪》,金篆斋坛分为四种;外坛,广四丈五尺,高二尺;中坛,广三丈三尺,高二尺;内坛,广二丈四尺,高二尺,方坛,共高六尺,法坤之数也。外坛设四门,内坛设十门。坛内中央设一高案用以请经,又一次高案,座南,用以请香火。另有五方香案,安五方真文,上镇金龙;内坛上安一长灯,长一丈九尺,上燃九灯,又于中庭安一百五十六灯。坛外,春燃九灯,或九十灯、九百灯;夏燃三灯,或三十灯、三百灯;秋燃七灯,或七十灯、七百灯;冬燃五灯,或五十灯、五百灯。由于金箓斋为王家斋仪,因此所费甚巨。据杜光庭记载,一次金策斋用五色纹缯约三十六匹,在本命之日,用钱二万四千、米十二斛、油一百二十斤、一两黄金制成的金龙五枚。如果十四名道士行三日金篆斋仪,坛场内钡耗用和香四升、香炭丸三百枚、生采五色花三升、手巾四枚,又须香汤,人别一斛,浴巾二枚,等等。唐代以后,斋醮渐连称。明代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颁布《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遂将“斋”和“醮”并称。据庄宏谊《明代道教正一派》对明历代帝工举行斋醮式的统计,令明皇家举行斋醮227次,其中史载称“斋”的仅12次,而称“金箓斋”的有5次,另有称金箓醮的1次。许多原属于金箓斋的内容,均被列为“祈晴醮”、“保镇国祚醮”、“保民大醮”等。明清以后,道教仪式新增之文献已少有冠以“金箓”之名者。

命主:你好。

辟邪的花草:艾、菖蒲、榕枝、桃枝。清 顾铁卿《清嘉录》:“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在台湾,有一端午联: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在古代春节门板上卦桃木符以驱鬼辟邪,后来演变成春联

也就有了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美句。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